返回列表 发帖

关于现场流行病学的几个问题(上)

关于现场流行病学的几个问题(上)

关于现场流行病学的几个问题(上)

                        作者 邱斌书

  1. 现场流行病学(Field epidemiology)的研究概况

  1.1. 研究概况: 20世纪末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涉及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流行病学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处理中占有不可缺如的位置。诸如:艾滋病、疯牛病...的出现及防控、上海甲肝食源性大爆发、 SARS、H1N1的爆发与流行...以及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印度洋海啸、日本大地震、美国的洪水和飓风袭击等突发灾难,乃至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灾难,没有哪一事件不涉及公共卫生问题的。为此,国内外流行病学的现场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亦应允而起。实际上早在1951年美国CDC就启动了流行病学智能(情报)服务机构( Epidemical Intelligence Service EIS ),主要是培训美国各地负责收集和处理爆发疫情的高级人才。WHO 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70年代以后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此类流行病学培训项目,80年代开始大力为世界各地培养流行病学骨干,这就是近些年来WHO常年都在世界各地举办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 )。目前,已有五大洲的近40个国家响应,如: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有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已为世界各地培养出2300余名流行病学骨干。2001年10月15日,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已经启动,具有关资料透露到去年年底已招生5届,毕业3届,培养了30余名国家级公共卫生专业骨干,现正在国家卫计委、CDC或有关部门中从事着重要工作。我国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已在贵州、广东、浙江、河南、山东和济南等省市举办,尤其是河南省的培训项目(HFETP)规划周密,师生人数较多,脱产学习一年,与学员单位签约,但其进展情况如何,本文作者尚不知晓。

  1.2. 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 Field epidemiology defined )  
   
  1.2.1. 美国CDC已故资深专家Michael B.Gregg 所著《现场流行病学》(第三版)一书中,对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是: “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由于必须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可能受限。”
  
  1.2.2. Last JM 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1)主要解决如何进行流行和暴发调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公众健康问题;(2)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措施作出评价;(3)其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改进人群健康(必须考虑调查结果接受者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
  
  1.2.3. 我国CDC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所提出的现场流行病学定义是:“现场流行病学是用于调查和解决现场实际发生的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方法学。从方法学的角度,强调的是流行病学方法和其他学科方法的组合,而不再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一统天下;从系统的角度,提倡的是公共卫生大团队,而不仅仅是流行病学调查小组;从培训的角度,强调的是干中学,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培养研究生式的课题研究为主;从产出的角度,强调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对策建议,而不仅仅是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
  
  1.2.4.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临湘在她主编的《现场流行病学》一书中,对现场流行病学所下的定义是:“现场流行病学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及时作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流行病学向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学科。
  
  1.2.5. 华北煤炭医学院徐应军教授在其主讲该学院编著的《流行病学》第21章<现场流行病学>中所下的定义是:现场流行病学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重要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探明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分布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1.2.6. 目前对现场流行病学在认识层面上仍未达成共识。有些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由于很少下现场,每当遇到重大涉及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时,常常感到无从着手,而且现场各行人员又蜂拥而来,显得有些混乱,一时会使人感到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难度大,太复杂,认为提出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既是从整个社会处理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需要的考虑,也是流行病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他们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一研究项目。曾光教授即是我国的代表性人物。叶临湘教授2003年5月正当SARS大爆发期间出版了她主编的《现场流行病学》一书,共26章和3个附录。其中第一章至第八章内容主要是基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九章至第二十六章内容是在各种事件现场工作中相关知识或问题的的处理方法,其内容相当广泛。如最后一章的内容为土壤污染与人群健康的评估。该书第一版出版后被全国不少硕士生培训点所利用,2009年11月又修订再版,也早已销售一空。从上述可见,由于SARS、甲流(H1N1)、禽流感和各种严峻的自然社会灾害等有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频泛出现,使得政府决策层和从事流行病学理论研究以及从事流行病学实践工作的专家,在急需提高我国各级政府卫生官员和广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现场流行病学应急能力这个层面上来说已达成了共识。然而,至今国内多数流行病学学者,特别是有多年流行病学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家,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所包含的内容也都是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在公共卫生事件现场中的应用,我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一直在做这项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没有必要特别宣传现场流行病学,而且花费一、两年时间才培养出少数骨干人才。本文作者认为每期培训班应用较短时间(不必脱产),大力提高和普及广大基层公共卫生医师的现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技术和技巧,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充实和丰富“现场流行病学的内容”,只把它纳入“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个章节即可,以免把现场流行病学内容搞得过分庞大,培训时浪费大量时间,抓不住重点,到头来一旦遇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时仍不知从何着手,延误了时机,造成巨大损失和遗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