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发化学毒物威胁公共安全

新发化学毒物威胁公共安全

新发化学毒物威胁公共安全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10-05-17)
  化学毒物中毒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毒物种类多样化,投毒手段多样化,毒物损伤效应多样化,毒物检测与救治难度也逐步加大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胥金章
  4月23日12时,在北京怀柔度假村水岸山吧餐厅就餐的200多名游客中,有80名游客餐后半小时先后出现头晕、乏力、昏迷等中毒症状。这是继2009年10月顺义“毒面条”事件之后,北京地区又一起大规模“可乐定”中毒事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要高度警惕“可乐定”等新发化学毒物威胁公共安全。
  新发化学毒物已致多人死亡
  解放军307医院接到救援任务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抽取的食物原料及残渣等样本进行检测,第一时间检测出中毒化学毒物为“可乐定”。
  当晚,307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紧急收治3批共34名重症患者,组织肾内消化、急诊、心内等8个学科专家参加抢救。在采取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重点运用先进的血液灌流技术救治重症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未发生死亡病例。日前,已有31名危重患者痊愈出院。
  据本刊记者采访了解,307医院“全军中毒救治中心”是全军唯一的中毒救治中心,也是国家和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化学损伤救治基地,先后参加奥运安保、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处置、乌鲁木齐“7•5”针刺事件等重大救援任务。
  参加北京怀柔“可乐定”群体中毒事件应急救治的307医院肾内科主任王汉斌、毒物检验科主任孙成文等专家认为,这次群体中毒与以往不同,显示出一种新发化学毒物中毒动向,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受访专家指出,根据以往发生的类似群体中毒救治病例,发现一些民用、易得、无色无味的化学药品施毒,如可乐定、盐霉素、涣散隆(鼠药)、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已成为一种新发化学毒物,重则致人死亡,引起社会恐慌。
  近3年来,仅307医院便已先后收治了北京、河北、山东等20余起近千人类似群体中毒事件,事件中已有多人死亡。
  易获、易施、不易识别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化学毒物从施毒手段上主要有3种形式:
  一是剧毒类,如毒鼠强、氰化钾等毒物,国家管理严格,不易获得,不易施毒。
  二是有色有味类,如百草枯、敌敌畏等农药,容易获得,气味大,不易施毒。
  三是无色无味类,如造成这次群体中毒事件的“可乐定”等,容易获得,容易施毒,常见投放水源、饮料、食品,且不易识别发现。
  “可乐定”是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西药,常用成分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水或乙醇中溶解。主要是用来降血压,因为神经抑制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干、嗜睡、头晕、镇静、便秘。
  本刊记者了解到,以“可乐定”为主要成分的盐酸可乐定片就是一种非处方药,在某些药店即可买到。逐渐多发的“可乐定”等新发化学毒物中毒事件,对国家的食品药品管理、公共安全维护,甚至化学反恐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受访专家指出,普通市民尤其要注意食品安全。目前,城市里的餐饮行业食品卫生管理和从业标准相对规范,非餐厅员工也不容易进入后厨,相对减少了毒物投放的几率。而日益走俏的城郊餐饮和农家乐,在这些方面的管理尚不严格,更要引起公众的注意。
  应对水平亟待大幅提高
  目前,化学毒物中毒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毒物种类多样化,投毒手段多样化,毒物损伤效应多样化,毒物检测与救治难度逐步加大,社会公众对中毒的心理恐慌也越来越严重。但我国现有应对力量却显不足。为此,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大幅提高化学毒物中毒事件的应对水平。
  首先,应加强专业救治队伍建设。我国现有知名救治专家年龄偏高,多数已退休离岗,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应充分发挥国家和军队“三防”救援力量,建立国家或军队级人才培训基地,承担各地专业人员培训任务,提高综合救治水平。
  其次,需加大专业救援装备投入。目前专用救援设备不系统,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老化。一旦发生百人以上的大规模中毒事件,现有装备不足以应对。应加大对国家和军队专业救治机构的投入,更新设备,加大战略储备力度,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系统化的临床毒物检测技术平台。
同时,要重视救治技术的科学研究。目前化学毒物中毒的救治方法单一,缺乏特效解毒药物。由于此类药物使用范围小,经济效益少,因而科技人员、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厂家缺乏研发积极性。急需有关部门安排建立专项研究基金,加快各类解毒药物的研发。
         文字来源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05/liaowang100517ba.s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