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6 20:55 masterlv :佩服钟院士的胆略和睿智,在SARS刚开始时,只有钟院士敢提出是新的疾病或病原体感染,今天钟院士又提出医院以预防为主的观点,他知道该观点与现实的不符,会遭到反对,但他依然提出来,有他的理由,
我认为:医院及医务人员应具有预防医学的观点,医院也进行预防的工作,如医院感染管理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一种预防手段。但现在的理解,预防比较局限,应把诊治行为延伸和扩展到医院之外的范围。对病人不仅仅是病后的诊断,还应提前到病前的筛查和宣传教育,以及扩大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手段,防治进一步的恶化和失能。
个体预防和治疗是不可分隔的两个疾病处理手段,治疗也是一种预防-----三级预防。有些预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如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膳食和运动等卫生知识行为的宣教,能对高血压初期病人治疗,因此,不能把预防和治疗绝对化看待。
医院和医生应有预防的意识、知识和职能,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如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在社区进行卫生服务工作。医院是被动发现病人的前哨阵地,医生是哨兵,对发现传染病(不管已知还是未知)及时进行报告CD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转诊到定点医疗单位隔离治疗,医院的建筑设计符合疾病控制的需要要求,防止一些传染病在医院内感染和爆发等。如果医生具有较强烈的预防意识,SARS在医院内感染的教训就不会发生了。
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方针的一部分,医疗中贯彻预防的方法手段,疾病预防依靠临床的支持和手段运用。
2006-03-17 19:43 空杯子:我同意钟院士的意见。在我国,老百姓的疾病预防意识很薄弱,需要众多的一线医疗工作者共同合作和努力去改善。而且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肩负着给病人宣传疾病预防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疾病预防宣传的效果往往会比大众化的宣传有效,因为患者自己有切身感受,他会更利于接受。同时他会影响他周围的人这样也比较有印象。 预防医学工作者比较少跟患者直接接触,他们更多是跟理论打交道,他们工作重点监测疾病流行信息等,以给政府,医院和社会提供流行病和人群普遍疾患现状的信息,给政府卫生政策提供依据等。
2006-03-21 15:19 呢呢:同意masterlv的意见,这应该是任何一位有志于疾病控制事业的专业人员都具备的观点,只有在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临床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改善国民健康的目的。
2006-03-23 10:33 tdhgj :完全同意钟南山院士“医院应该是以预防为主,而不是治疗为主。”的说法,我想他的意思是医院要重视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而不局限于因为病人来就诊所以才治疗。
另有古人云:圣人治未病,而不治已病。希望每位卫生工作者,甚至全社会都有预防为主的防范意识 。
2006-04-01 15:44 文草:我同意钟院士的意见。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进行个体化的三级预防的宣教,目前医生在这方面的职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就诊人群对医疗常识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又没有健康的私人健康顾问体系,你不帮他谁帮他?但是目前各界不是鼓励尊医爱伤,却天天张扬超越现实的医患维权,又无能力从源头解决医疗门户一清二楚的负面问题,凉了这么多年来宠辱不惊的支撑发展医疗事业的医生们的心,不知道何日能双赢。
2006-04-01 16:38 gongdzrc:不管怎样,个人认为我国卫生工作方针要以预防为主是勿庸置疑的,限于基本国情,目前无法做到.SARS后"预防"更多频率出现在我们的眼帘,但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的观念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临床医生是向群众宣传"预防为主"的最好说客.做任何一件事情有群众基础就会好办的多。
2006-04-01 18:43 陈灿忠:支持钟院士的意见。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方针,在实践中,疾控部门侧重于宏观面的,而临床医生则于微观面,也就是个体的落实。面对面将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提供给的患者,对于提高百姓健康知晓率和树立医师形象并以此改善医患关系将起大大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