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疾控科室设置规范讨论

疾控科室设置规范讨论

科室设置是酒瓶,人员资格准入是酒液,酒液不纯净,酒瓶再豪华,包装再精致都没用!现在好多地方CDC是金樽装马尿,中看不中用!CDC严重趋向行政化,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严重边缘化,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毕业的某学生工作无着落,上街卖糖葫芦就是明证!耻辱啊!!!!!!!!!!!!!!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武小锋曾经是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六年前,考上了北京大学。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

  ,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但是,武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留京,武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2005年7月底,武小锋回到大连老家。刚开始,武小锋把目标定在了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可一去打听,编制已满,不需进人。武小锋再退一步,把希望寄托在大连市。去年11、12月份,武小锋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失败。武小锋对此深感委屈。他认为,自己现在要求很低,工作只要和自己的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但是,即使是如此低的要求,也仍然没有单位接收他,每天只好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

  毕竟是北大毕业生,所以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卖糖葫芦,在我们这个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中国,当然是一条重大新闻了。人们都在想,一个堂堂的北大毕业生,在现实中竟然找不到工作,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她,这是为什么?真的是因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使用,是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然而似乎又不是,那是为什么呢?

  武小锋的遭遇与北大才子陆步轩不同,陆步轩是因为工作不得志而志愿回家卖猪肉的,也就是说是社会的用人机制发生了问题。可是,武小锋却是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他,根本上还没有走向社会,不能用人才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说明问题。

  北大是全中国青年人才和精英荟萃的地方,北大把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吸引到自己的怀抱中来,把他们培养成满腹经纶的才子,胸怀天下的精英,尽管他们志存高远,然而在现实中多少北大毕业生却是郁郁不得志,英雄无了用武之地,展不开拳脚,报国无门,发展无望,迟迟不能进入主流社会,甚至不能融入社会,四处碰壁,困厄无助,沦为社会的边缘人。

  北大是一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大学,五四运动从这里起源,进入北大的青年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当然志存高远,鸿鹄之志不似一般大学毕业生,一般人对北大毕业生志向与抱负的了解,只是认为他们自视甚高,不屑与一般人为伍。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现当代,一个理想主义者是注定不可能春风得意的,一个秉承北大真传与精神的毕业生,在他走向社会以后,无论是在国家机关,还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他的理想、他的智慧,他都有可能与他周围的人事格局发生激烈的冲突,他不是头脑清醒、精于算计的现实主义者,面对困难与挫折,他不善于变通,讨厌调整自己的做人原则,而是喜欢出污泥而不染,而不是尽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他面对自己的理想与工作的目标,他是执著的,是狂热的,是不愿意改变的,因此他在做人时总是不卑不亢,而是意气风发地改造环境,而中国这样的人事环境,又岂是一两个北大毕业生就能改造的?正因为如此,一个拒绝“献媚折腰事权贵”的人,就这样在与环境的抗争中败下阵来。

  从北大走出来的毕业生们,历经苦难痴情不改,虽败而不悔,他们越是深入现实,越是发现对现实的不满,越是激励起他们励精图治的斗志,他们的理想就越坚定,他们的理想越坚定,他们就越是难以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于是理想与现实的隔阂就越深,越是不得志,越是对现实的不满,这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现实中,虽然北大毕业生中有人卖猪肉,有人卖糖葫芦,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他们宁可去卖肉卖糖葫芦,也不要放弃自己做人的准则,而融入现代官场,被现代社会的潜规则消磨得俯首贴耳而唯唯诺诺,毕竟,北大毕业生就是北大毕业生,北大精神就是与众不同。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TOP

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专及无学历人员占了62.55%,大量素质不高的非专业人员通过某种关系涌入,而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却无法进入。针对省政协委员的反映,省卫生厅前日(9月10日)表示,正在酝酿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深化人事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把好疾控机构人才出入关。省1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在职人员9187人,整体素质不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较差,能直接用外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人才寥寥无几,医(技)士及无职称者占了41%;高学历人员比例偏低,学科带头人缺乏,全省研究生学历只占1.8%,中专及无学历人员则占了62.55%.潘甜美委员认为,这些都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埋下隐患。为此,潘甜美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加紧进行在职培训,同时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的进入,对一些实在无法在此系统工作的非专业人员给予安置。今后,省卫生厅将建立完善人员准入机制,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从业人员的认证和注册工作。

  省卫生厅还透露,该厅正在酝酿推行聘用制和管理制度,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建立以公开、平等、择优为导向,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把好疾控机构人才出入关。目前,该厅已将这一提议提交省政府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TOP

十年斑竹:看了你的发言,我只想说:你他*的白活了。如果你是卫生行政官员的话,你也是用的纳税人的钱,这些年来劳动人民白养你了,你是我们预防医学生的死敌!

1、任何一个改革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对于疾控机构的改革更是如此。早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出台,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办法对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注册问题划上了句号,此后要从事公共卫生专业工作,必须经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而实际情况是各地CDC进人随心所欲,根本不把《执业医师法》放在眼里,无法无天啊!今年卫生部选择了一个改革的重点,规范科室管理,明确科室职责——治标不治本,大错特错!难道只有你才明白规范科室管理对于疾控机构的重要性?人员准入制度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容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并且是治本的措施,规范科室名称不急!试想中国CDC的各专业部门能与省一级CDC垂直吗?

2 据你说的 北大“骄子”从来没有主动去联系用人单位,甚至简历都没有寄到用人单位。那么此人是白痴,那么北京大学会收一个白痴入学吗?如果是,那么北京大学是一个白痴大学,如果他是入学后变成白痴的,那么北京大学校长会让一个白痴学生毕业吗,如果是,那么北京大学校长是个白痴!

3、举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来证明卫生部是脓包实在是恰如其分的。北京大学是世界知名学府,如果北大预防医学学生找不到工作,说明我国的公共卫生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预防医学学生在疾病控制机构已经人满为患了!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过剩了!在应聘时同几亿农民工一样,找不到活干,上街卖糖葫芦了!说实话,我想了很久,十年斑竹作为一个卫生行政官员,缺乏为官的基本素质,你所领导下的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可想而知。

4、现在很多疾控机构的人员都没有相应的资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已成为我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瓶颈和绊脚石,《执业医师法》颁布8年了,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越积越多?!如果不可能一下全部解决的,那么8年来“循序渐进”的解决了多少?。没有相应的资质很多人工作经验丰富,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荒唐!你以为现在是十年文革时期?为了规范管理,请知识老化的年事已高的退居二线,着力培养科班出身的人员,做到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人员进入法制化!至于那些只占茅坑不拉屎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去解决,让这些渣滓回家颐养天年去吧!!!不是CDC中“老同志”资质的问题,而是依照《执业医师法》CDC人员准入制度这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说的代表全体注册公共卫生医师和全国预防医学师生观点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TOP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邓总设计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总书记说:科教兴国!

胡总书记说:要大力发展科技,建立自主创新型的国家!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