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给国家发改委建言 [打印本页]

作者: 苏若雨    时间: 2006-9-28 08:37     标题: [原创]给国家发改委建言

国家发改委在门户网站主页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请大家踊跃参加!!!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6-9-28 08:53

网址:http://www.ndrc.gov.cn/yjzx/yjzx_add_jb.jsp?SiteId=12

这是一个好的机会,请大家上去给公共卫生事业说几句话。我先去写了。


作者: 苏若雨    时间: 2006-9-28 09:21

谢谢洋子,你考虑的真周到,帮我把网址都打出来了。谢谢你!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28 10:14

我们真诚地欢迎您参与到我们这个栏目中来,并在2006年12月30日前,积极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所提意见和建议应针对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卫生投入机制、医疗保障体制、医药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可行,言简意赅.

看样子和疾控沾不上什么边。


作者: 将军牛牛    时间: 2006-9-28 10:30

人家是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给你机会的.

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真不忍心泼冷水.

房价贵,油价贵,移动通信资费贵,客运票价贵,学费贵-----这一摊子都归发改委管,管的如何


作者: dyliutao    时间: 2006-9-28 10:53

越来越贵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28 11:29

以下是引用将军牛牛在2006-9-28 10:30:53的发言:

人家是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给你机会的.

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真不忍心泼冷水.

房价贵,油价贵,移动通信资费贵,客运票价贵,学费贵-----这一摊子都归发改委管,管的如何

把责任都推到发改委身上,也不太合适。

很多时候是部门利益在作怪,部门利益损害了群众利益。

新医改方案能不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福利,主要还是看各部门能否让出自己的部门利益。


作者: 苏若雨    时间: 2006-9-28 14:35

医疗改革的新方案虽然没有确定,目前正处于意见征询和专题调研阶段,但是方向已经明确,医改协调小组达成医改方向的共识是:政府应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能说和我们疾控无关吗?特别是像我现在所处的基层防保工作!!!我个人认为:既然有机会就得上!!!
作者: ず剑十三ず    时间: 2006-9-28 15:11

别做梦了各位,你想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脸呀,没有这个版块他们还轻松一点,要是有了,还不都提意见?你说让他们改是不改?身为中国人还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作者: 将军牛牛    时间: 2006-9-28 16:05

  在9月16日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称当前医卫服务体系存在严重不公。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患病群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人数为5000万人;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1.56亿人;而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2006年0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看了以上这些数据,不知各位网友做何感想?麻木?惊讶?气愤?愤怒?还是一声叹息?自实行医疗改革以来,医疗卫生效果越来越差,健康平等和健康公平议题格外尖锐突出,健康照顾与医疗保险已成为制度性不平等的根源。而“政府投入不足”似乎成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正当理由,成为官员们的挡箭牌。殷大奎解析说,“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政府投入不足,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至5%之间。”不错,我国政府的医疗投入与许多国家相比是有较大差距,但这是“看病难、看病贵、药价高”的真正原因吗?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缺乏公平公正性、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源被“官老爷”长期霸占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1965年6月26日《对卫生工作的指示》,“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1968年,毛主席又批示推广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的合作医疗经验,到1980年,全国农村约有90%的生产大队(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这个网络,除了51万正规医生外,拥有146万不脱产的生产大队赤脚医生、236万生产队卫生员、还有63万多农村接生员。中国农村的这次卫生革命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我国的医疗改革之路究竟怎样走?卫生部还要把“城市老爷卫生部”的帽子捡拾起来戴多久?发改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征求建言真的管用?
作者: 孟卫东    时间: 2006-9-29 15:11

将军牛牛!真牛!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29 16:39

医改不能演变为部门利益再次分配   2005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专家递交的一份认为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一出,立刻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医疗改革的讨论。   “医疗改革的方案卫生部曾经设计了几套,但一拿出来就会遭到各方质疑。”这位官员表示很无奈。   对于这位官员的无奈,社会科学院社会所研究员唐钧表示理解,他认为这也是协调小组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的原因所在。   “协调各方面利益,统一思想很重要。” 唐钧表示。   同样,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也认为,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缺乏一个相关各部门都认可的改革方向和目标。各部门出台改革政策互不协调,步调不一,也是造成医疗改革滞后的原因。

解决投入不足,更要解决投入不公   殷大奎引用中科院一份调查报告的数字说,在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他还引用人事部等其他权威部门的数字说,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   “中国目前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殷大奎认为,解决政府医疗投入不足以及医疗投入的合理分配,也是医疗改革方向所要关注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全宝/北京报道)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29 16:46

“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他还引用人事部等其他权威部门的数字说,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

这样的问题是卫生部门的过错,还是劳动保障部门的过错?

mao主席的批示,过时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医保这一块已经划分到劳动保障部门了是劳动保障部门只保障了党政干部的医疗福利待遇,而不是卫生部门!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29 16:58

补充一下,mao主席说的将卫生工作放到农村这一指示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

我指的过时是指拿当初mao主席对卫生部门的批评放到现在来是不合适的。


作者: lsc6559    时间: 2006-9-29 22:10

支持卫生部拟的医改方案!
作者: 苏若雨    时间: 2006-9-30 09:04

我是江苏一个乡镇防保组的普通工作人员,乡镇防保人员的境况大家有数:上级(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只管给任务、订指标,不发工资不给钱,我们的单位(卫生院)要花钱,而我们又挣不了多少钱!单位会怎样对待我们和我们的工作?!我们在单位只能算垃圾,仍不掉的垃圾!!!特别是计划免疫工作,现在不允许收费,我们单位付出了很多而又得到了多少?我们一分钱都没拿到啊!我们干的是公务员的活,可拿的是卫生院职工自己做出来的钱啊!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前文教和卫生是一家(待遇等各方面都差不多),可是现在我们卫生和人家简直不能比(我主要指基层),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卫生界缺乏“笔和嘴”没人替我们喊和呼,大家想想一个乡镇有多少教师,有多少防保医生,教师的待遇能解决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所以我们要学愚公、要学精卫!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不是吗?

强烈呼吁同行们:起来,为了我们的明天大声的呼喊、甚至哭叫!!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30 09:37

卫生部的一方案就是增加2000亿建设和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实行基层首诊的免费治疗,落实双向转诊,全文大意如此.似乎对大家有好处,仔细一想,不就是给卫生部2000个亿花花吗,能根本解决问题吗!如何控制国民医疗需求,如何保障医疗需要更本就没法执行,难怪保障部有意见,基层"解决"问题了,上面的问题还是老样子,医疗机构利益还要继续保障.到了上面医疗单位还是看病贵,看病难.所以这个方案还是带有明显的部门色彩,没有从中国的国情,实际的工作环境出发,没有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问题.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30 10:33

以下是引用9721811在2006-9-30 9:37:21的发言: 卫生部的一方案就是增加2000亿建设和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实行基层首诊的免费治疗,落实双向转诊,全文大意如此.似乎对大家有好处,仔细一想,不就是给卫生部2000个亿花花吗,能根本解决问题吗!如何控制国民医疗需求,如何保障医疗需要更本就没法执行,难怪保障部有意见,基层"解决"问题了,上面的问题还是老样子,医疗机构利益还要继续保障.到了上面医疗单位还是看病贵,看病难.所以这个方案还是带有明显的部门色彩,没有从中国的国情,实际的工作环境出发,没有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问题.

国家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由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任双组长,但发改委是牵头单位,最后的方案是由发改委说了算,卫生部门只是一个陪衬作用,所以卫生部门提出的方案只不过是单方面的方案,绝对不是最后方案。最后的投入我相信也不只这2000亿,肯定还涉及到劳动保障部门。

为什么国家让发改委来做方案而不是由卫生部门来做,说明国家是认识到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不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卫生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更理性的看待卫生部门在医改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要一味的将所有责任都强加于卫生部门。


作者: 秋高气爽    时间: 2006-9-30 11:21

原文如下:

我为医改建言献策”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任务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正积极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工作。此项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真知灼见,我们特在我委门户网站主页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我们真诚地欢迎您参与到我们这个栏目中来,并在2006年12月30日前,积极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所提意见和建议应针对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卫生投入机制、医疗保障体制、医药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可行,言简意赅。我们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汇总整理,供有关部门在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参考。 衷心感谢您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看来并不是只有医疗的事情,还有我们疾病控制(卫生)啊! 为了我们自己的事情,大家要踊跃发言!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6-9-30 12:33

“所提意见和建议应针对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卫生投入机制”,这点就是写给公共卫生的。

由于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投入的长期不足,在今后工作中应考虑循序渐进地投入,否则可能会出现“体虚恶补”的不良后果。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30 15:12

乡镇卫生院可能会得利,但对县级CDC估计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作者: 实言    时间: 2006-10-1 15:00

我觉得毛主席时代的卫生道路可以继续走.......


作者: 光阴地故事    时间: 2006-10-1 18:32

其实国家已经定过了医改方案,卫生部的智囊团个个也都不是吃素的,所以 群众的声音估计他们是听不到的!!!
作者: 光阴地故事    时间: 2006-10-1 18:32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由来及其发展 一般认为,合作医疗制度起源于40年代的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属于社区医疗保险的性质,其基本做法为,村民采取集资方式支付医疗费用,共同承担疾病风险。新中国建立后,在合作化时期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由集体公益金支付主要部分,农民个人支付一小部分,共同分担风险的社区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依托新建成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资金由乡村两级管理。在70年代,该制度与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赤脚医生一起成为农村医疗的“三大法宝”,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称赞。到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之前的1978年,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90%。以后,随着集体经济的衰落,合作医疗在农村地区迅速萎缩。进入90年代以来,尽管政府尽力恢复合作医疗制度,但其人口覆盖率始终低于10%的水准。 2.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处于低水平的波动状态。1993年的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9%,而到了1998年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仅有6.6%,5年间下降三分之一。 由于有关管理机构将制度设计的权利下放,使得国内农村目前的合作医疗方式多种多样。按合作形式分类有合医不合药、合药不合医、合医又合药等几种形式。按管理形式分类则有村办村管、村办乡管、乡办乡管、乡办县统筹医疗保险等方式。按补偿形式分类又有福利型(又称保小不保大)、风险型(又称保大不保小)和福利风险型(又称保小又保大)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的合作医疗形式分别为合医不合药、村办村管、保小不保大等。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低限标准(以县为单位)》,到2000年农村集资医疗保健制度的覆盖率(以县为单位)应当达到50-60%,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到1998年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只有6.61%,村级覆盖率也只达到13%。虽然缺乏县级覆盖率指标,但可以估计到两者差距之大。 表一、中国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单位:% 全国农村 小康地区 富裕地区 温饱地区 贫困地区[5] 个人覆盖率 1993年合计 9.91 29.11 9.16 0.77 1.02 合作医疗 0.10 0.35 0.02 0.04 0.02 统筹医疗 9.81 28.76 9.14 0.73 1.00 1998年合计 6.61 22.37 3.64 1.62 1.83 合作医疗 6.57 22.22 3.61 1.61 1.83 统筹医疗 0.04 0.15 0.03 0.01 0.00 村级覆盖率 1993 10 1998 13 40.2 10.3 1.1 3.8 规划覆盖率 50 50 60 60 注:93年和98年合作医疗和统筹医疗的定义可能有所改变。规划覆盖率以县为单位,截止期限为2000年。 资料来源:卫生部1999。卫生部1990。 即便是如此低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也还掩盖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随办随垮。一些地方出于某种考虑重新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准备并不充分,往往办了几个月就垮掉了,对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的影响很大。其次是虚夸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号称建立合作医疗的地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建立合作医疗,而同样一些完成了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地区,仍大量存在私人行医的村医疗点。
作者: 将军牛牛    时间: 2006-10-2 09:40

以下是引用十年在2006-9-29 16:46:44的发言:

“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 医保这一块已经划分到劳动保障部门了是劳动保障部门保障了党政干部的医疗福利待遇,而不是卫生部门!

本人写上面帖子的本意只是想揭示问题的本质,并不想谴责谁,并非想明确谁的责任大,这是整个制度的问题.首先,我想更正十年的提法,劳动保障部门保障的是普通党政干部的医疗福利待遇,在这庞大的人群里,包括十年和我本人以及论坛里所有吃财政饭的朋友.不包括上面提到的40万特权干部.也就是说,长期无偿占用大部分政府财政投入的公共卫生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门无关.

我们这些草根级的干部每人的医保卡上有许多详细条款,哪些是医保能享受哪些是自己掏腰包写的百分之一千明确.你别想越雷池一步.那么,这些条款对那些特权干部有约束吗?各位还不明白的话,让我举例说明吧.

一个普通干部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按规定只能安装国产的(1--2万元),你想安装进口的(6--10万元),对不起,自费! 而一个特权干部无论他怎么标榜爱国,他绝不会选择国产品.哪怕是他要换肾(50万元)也难不到他,他有权申请特批解决,在中国的官僚体制内,这个渠道一直是畅通的,由各级财政拿银子,所拿出的银子当然算到了"卫生投入"的帐上.这与劳动保障部门风马牛不相及.

对不起,扯远了.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10-2 10:34

将军牛牛:你说的是干部医疗,简称保健办,是负责副县级以上干部医疗的,一般来说人均费用在万元/年以上,这个制度长期存在,不过知道的人并不多,基层可能在保障部门或者一个叫老干部局的单位,市级一般在卫生行政部门。确实是财政专款。
作者: wonbin0630    时间: 2006-10-4 00:10

那可是国家大事,那到你平民百姓在胡来,


作者: laok0007    时间: 2006-10-7 21:14

医疗改革首先得从医疗部门的设置动手术,有的地方就那么几十万人口,非要设置那一堆的部门,譬如:结防所,麻风所,职防所,慢病所,艾防所,精神病所,~~~其实这些都可在一个CDC里设置一个办公室就够了,各部门之间平时相互争利益,为了部门的利益不惜损害群众的利益,忘了他们戴着“为人民服务”的帽子。


作者: zhcl6231    时间: 2006-10-7 21:49

上面政策订得再好,到了下面就变形了,到时还不是有钱的地方有政策就行,穷的地方上面给钱,说富不富、说穷也不穷的地方(带一点吹),自己想法解决,越改越倒霉。[em05]
作者: 乡村防疫    时间: 2006-10-10 21:31

大家去提了吗?  我们应该相信发改委。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6-10-12 18:10

北京商报 看病难看病贵难改观 医改要成功"协调"是前提条件

http://finance.ce.cn/macro/gdxw/200610/12/t20061012_8925196.shtml

风雨20年,我国医改之路走得不太顺畅,至今很难从群众口中听到“满意”二字,惟一能与医改画上等号的莫过于“看病难”、“看病贵”,它们好像已经成为了医改的代名词,缘何在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医患矛盾总成为困扰我国发展的难题?“协调”二字显得那么的惨白无力。 “协调”,在字典里的解释为配合得适当,也与“相容”、“一致”、“无矛盾”相符合。就在上个月,由国家11个部委联合组成协调小组的已经成立,旨在协调统筹涉及医改的各方利益。此时,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医改,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有不少人说,多部门联手出击,医改的重大突破值得期待。 但在期待的背后,殊不知还有许多暗涌,这也是历经20年,医改并没有大突破的原因。卫生部部长高强也表示,医改不是卫生部一家的事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当时他用了“相当复杂”四个字概括。 就在所谓的卫生部有关医改报告被曝出来后,就立即遭到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反对,对于卫生部所青睐的“英国模式”,财政部置疑的理由为“所需投入测算投入不准确”,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则以自己属意的“德国模式”,打算另提一个医改方案。不同模式、不同部门、不同利益,如何协调已成为目前医改重中之重。 虽近日卫生部出面表态,不会照搬他国的模式,会寻找适合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而且医改方案也在加紧拟定中。但毕竟是十几个部门同时参与新方案的起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立场、看法和利益,平衡和协调并非一件易事,各部门面对利益之争能否体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是否会出现协调不利的状况,使新医改方案最终无果而终? 只有当医改协调小组确实将各方利益协调好了,我国的医改才真正能拨开云雾、看见彩虹。


作者: xwjlz    时间: 2006-10-13 01:01

我的建议就是把卫生部更名为国民健康福利保障部,除了医疗外,还要把社会福利职能更多地加进来。此外,要向重视国防一样,卫生部在内阁的位置要提升,部长先生能否成为政治局委员或者候补委员兼任?
作者: wql1974    时间: 2006-10-15 17:10

支持9楼的同仁!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