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疾控科室设置规范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6-2-14 10:27     标题: 疾控科室设置规范讨论

科室设置是酒瓶,人员资格准入是酒液,酒液不纯净,酒瓶再豪华,包装再精致都没用!现在好多地方CDC是金樽装马尿,中看不中用!CDC严重趋向行政化,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严重边缘化,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毕业的某学生工作无着落,上街卖糖葫芦就是明证!耻辱啊!!!!!!!!!!!!!!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6-2-14 10:37

武小锋曾经是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六年前,考上了北京大学。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

  ,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但是,武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留京,武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2005年7月底,武小锋回到大连老家。刚开始,武小锋把目标定在了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可一去打听,编制已满,不需进人。武小锋再退一步,把希望寄托在大连市。去年11、12月份,武小锋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失败。武小锋对此深感委屈。他认为,自己现在要求很低,工作只要和自己的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但是,即使是如此低的要求,也仍然没有单位接收他,每天只好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

  毕竟是北大毕业生,所以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卖糖葫芦,在我们这个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中国,当然是一条重大新闻了。人们都在想,一个堂堂的北大毕业生,在现实中竟然找不到工作,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她,这是为什么?真的是因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使用,是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然而似乎又不是,那是为什么呢?

  武小锋的遭遇与北大才子陆步轩不同,陆步轩是因为工作不得志而志愿回家卖猪肉的,也就是说是社会的用人机制发生了问题。可是,武小锋却是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他,根本上还没有走向社会,不能用人才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说明问题。

  北大是全中国青年人才和精英荟萃的地方,北大把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吸引到自己的怀抱中来,把他们培养成满腹经纶的才子,胸怀天下的精英,尽管他们志存高远,然而在现实中多少北大毕业生却是郁郁不得志,英雄无了用武之地,展不开拳脚,报国无门,发展无望,迟迟不能进入主流社会,甚至不能融入社会,四处碰壁,困厄无助,沦为社会的边缘人。

  北大是一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大学,五四运动从这里起源,进入北大的青年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当然志存高远,鸿鹄之志不似一般大学毕业生,一般人对北大毕业生志向与抱负的了解,只是认为他们自视甚高,不屑与一般人为伍。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现当代,一个理想主义者是注定不可能春风得意的,一个秉承北大真传与精神的毕业生,在他走向社会以后,无论是在国家机关,还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他的理想、他的智慧,他都有可能与他周围的人事格局发生激烈的冲突,他不是头脑清醒、精于算计的现实主义者,面对困难与挫折,他不善于变通,讨厌调整自己的做人原则,而是喜欢出污泥而不染,而不是尽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他面对自己的理想与工作的目标,他是执著的,是狂热的,是不愿意改变的,因此他在做人时总是不卑不亢,而是意气风发地改造环境,而中国这样的人事环境,又岂是一两个北大毕业生就能改造的?正因为如此,一个拒绝“献媚折腰事权贵”的人,就这样在与环境的抗争中败下阵来。

  从北大走出来的毕业生们,历经苦难痴情不改,虽败而不悔,他们越是深入现实,越是发现对现实的不满,越是激励起他们励精图治的斗志,他们的理想就越坚定,他们的理想越坚定,他们就越是难以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于是理想与现实的隔阂就越深,越是不得志,越是对现实的不满,这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现实中,虽然北大毕业生中有人卖猪肉,有人卖糖葫芦,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他们宁可去卖肉卖糖葫芦,也不要放弃自己做人的准则,而融入现代官场,被现代社会的潜规则消磨得俯首贴耳而唯唯诺诺,毕竟,北大毕业生就是北大毕业生,北大精神就是与众不同。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6-2-14 10:40

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专及无学历人员占了62.55%,大量素质不高的非专业人员通过某种关系涌入,而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却无法进入。针对省政协委员的反映,省卫生厅前日(9月10日)表示,正在酝酿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深化人事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把好疾控机构人才出入关。省1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在职人员9187人,整体素质不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较差,能直接用外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人才寥寥无几,医(技)士及无职称者占了41%;高学历人员比例偏低,学科带头人缺乏,全省研究生学历只占1.8%,中专及无学历人员则占了62.55%.潘甜美委员认为,这些都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埋下隐患。为此,潘甜美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加紧进行在职培训,同时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的进入,对一些实在无法在此系统工作的非专业人员给予安置。今后,省卫生厅将建立完善人员准入机制,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从业人员的认证和注册工作。

  省卫生厅还透露,该厅正在酝酿推行聘用制和管理制度,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建立以公开、平等、择优为导向,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把好疾控机构人才出入关。目前,该厅已将这一提议提交省政府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2-14 15:03

以下是引用句章大侠在2006-2-14 10:27:30的发言: 科室设置是酒瓶,人员资格准入是酒液,酒液不纯净,酒瓶再豪华,包装再精致都没用!现在好多地方CDC是金樽装马尿,中看不中用!CDC严重趋向行政化,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严重边缘化,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毕业的某学生工作无着落,上街卖糖葫芦就是明证!耻辱啊!!!!!!!!!!!!!!卫生部疾控局的脓包们!!!!!!!!!!!!!

看了你的发言,我只想说:你他妈的白活了。如果你是CDC的话,你也是用的纳税人的钱,这些年来劳动人民白养你了。

1、任何一个改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疾控机构的改革更是如此。因为在几年前,CDC的前身还是防疫站。到去年年底,全国疾控机构的业务大楼基本上已经竣工,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完成。对于疾控改革来说,硬件建设已经完成,下一步应该就是逐步规范各级疾控机构的软件建设。但请你注意,是逐步,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性就把科室设置、人员、经费一下就完全规范起来。所以今年卫生部选择了一个改革的重点,规范科室管理,明确科室职责。难道这有错?难道只有你才明白人才对于疾控机构的重要性?规范科室管理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容易并且容易见成效的措施,人才却要逐步的培养,罗马帝国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

2、昨天晚上值班,看中央电视台,正好看见了你所说的这位北大学生的遭遇。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远远比你说的客观多了。据这位北大“骄子”的自述:他从来没有主动去联系用人单位,甚至简历都没有寄到用人单位。你说,这样的学生能找到单位?

3、你举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来证明卫生部是脓包实在是抱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卫生部门有何关系??说实话,我想了很久,我真的没有想出来。第一,就算是北大学生,就一定有工作能力?有学历不代表有工作能力,现在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书呆子多的是。是不是找不到工作都是政府的责任?第二,老人家,现在都是双向选择了,包分配的时代过去了。单位用不用那个人是单位的事,谁都管不了。但是你这个例子正好却说明了疾控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落后!我承认全额单位的编制卡的很紧,不容易进,难道就不能先让毕业的大学生进来,工作2年后争取到了编制再转正?反正刚进来的大学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等转正的时候正好派上用场。这不是卫生部脓包,是CDC脓包。

4、你说现在很多疾控机构的人员都没有相应的资质,没错。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不可能一下全部解决的。虽然这些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但工作经验丰富,很多实际工作正是由这些没有大学学历的老同志来完成的,甚至很多人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难道为了规范管理,就把他们全部清除出去,然后再找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不是卫生部没有看到CDC人员资质的问题,而是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

以上说的只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 曾永会    时间: 2006-2-14 21:56

希望这些政策真的能落到实处,我们这写农民的儿子是没有任何关系可找啊,原想通过上大学来该变命运,却被关系网又网住了,失望啊!
作者: 5566    时间: 2006-2-14 23:39

基层工作更主要的责任心问题,本科又怎样,就算上是硕、博士,如果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那么,就算你学历再高,又有什么用呢,想想,如果你是领导,愿意用这样一个“人才”吗
作者: 香毛草    时间: 2006-2-15 08:46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大家在这里争论也没用,给他机会展现就知道有没有用了。
作者: fsuc    时间: 2006-2-15 09:37

人员问题我看是社会问题,人事部、组织部都无奈,卫生部门有多大能奈?首先公务员要实现能进能出。当然这个问题要一步一步来,不要大消极了,事情要一个个去办,要追求的是不断进步,最终才是完美。


作者: 金镞    时间: 2006-2-15 10:35

基层工作更主要的责任心问题,本科又怎样,就算上是硕、博士,如果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那么,就算你学历再高,又有什么用呢,想想,如果你是领导,愿意用这样一个“人才”吗[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作者: 鄂洪    时间: 2006-2-16 10:45

哈哈!争论蛮激烈的呀!

毕业=失业,这是现今社会现象的一个方面。目前各地cdc的人员素质是有待提高,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不可能一下久能够消失。

有时候一个预防医学本科生在单位处理业务上的能力往往比没有这些学历不高的历史遗留要逊色很多,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


作者: goodluck    时间: 2006-2-16 15:38

有没有搞错,4楼的,我们CDC进人必须通过卫生局,但是几年前卫生局领导不长进的子女全进了CDC占了编制,别个哪进得来?可惜卫生局领导不长进的子女进不了卫生局,要不也不会祸害了CDC。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2-16 16:51

CDC如果要进人是要先打报告给卫生,然后卫生局打报告给人事局,再经过政府领导同意后,才能进人。但CDC具体要哪一个人,卫生局是管不到的。

当然你说的卫生局领导安排子女进CDC这种情况肯定存在,任何单位都存在。


作者: shawsc    时间: 2006-2-17 16:27

请各地清点一下CDC里面,没有正式医学中专文凭的占多少就可以说明问题了!这里是指正式医学中专文凭,[em01]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6-2-18 17:52

十年斑竹:看了你的发言,我只想说:你他*的白活了。如果你是卫生行政官员的话,你也是用的纳税人的钱,这些年来劳动人民白养你了,你是我们预防医学生的死敌!

1、任何一个改革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对于疾控机构的改革更是如此。早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出台,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办法对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注册问题划上了句号,此后要从事公共卫生专业工作,必须经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而实际情况是各地CDC进人随心所欲,根本不把《执业医师法》放在眼里,无法无天啊!今年卫生部选择了一个改革的重点,规范科室管理,明确科室职责——治标不治本,大错特错!难道只有你才明白规范科室管理对于疾控机构的重要性?人员准入制度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容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并且是治本的措施,规范科室名称不急!试想中国CDC的各专业部门能与省一级CDC垂直吗?

2 据你说的 北大“骄子”从来没有主动去联系用人单位,甚至简历都没有寄到用人单位。那么此人是白痴,那么北京大学会收一个白痴入学吗?如果是,那么北京大学是一个白痴大学,如果他是入学后变成白痴的,那么北京大学校长会让一个白痴学生毕业吗,如果是,那么北京大学校长是个白痴!

3、举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来证明卫生部是脓包实在是恰如其分的。北京大学是世界知名学府,如果北大预防医学学生找不到工作,说明我国的公共卫生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预防医学学生在疾病控制机构已经人满为患了!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过剩了!在应聘时同几亿农民工一样,找不到活干,上街卖糖葫芦了!说实话,我想了很久,十年斑竹作为一个卫生行政官员,缺乏为官的基本素质,你所领导下的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可想而知。

4、现在很多疾控机构的人员都没有相应的资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已成为我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瓶颈和绊脚石,《执业医师法》颁布8年了,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越积越多?!如果不可能一下全部解决的,那么8年来“循序渐进”的解决了多少?。没有相应的资质很多人工作经验丰富,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荒唐!你以为现在是十年文革时期?为了规范管理,请知识老化的年事已高的退居二线,着力培养科班出身的人员,做到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人员进入法制化!至于那些只占茅坑不拉屎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去解决,让这些渣滓回家颐养天年去吧!!!不是CDC中“老同志”资质的问题,而是依照《执业医师法》CDC人员准入制度这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说的代表全体注册公共卫生医师和全国预防医学师生观点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6-2-18 18:14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邓总设计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总书记说:科教兴国!

胡总书记说:要大力发展科技,建立自主创新型的国家!


作者: wonbin0630    时间: 2006-2-18 21:29

不要多说费话,你以为基层单位有好多的机会等你来发展啊?会有好多的课题去等你去开发,基层所做的都是锁碎的事务,常见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常规的抽检(俗话说的收垃圾)哈哈````


作者: gyscst    时间: 2006-2-18 21:51

大侠说得好!!!!不过不要搞人身攻击啊[em07]十年说白了大家其实都想这个机构好起来!但是你终究还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人!!而CDC如你所言只是行业主管的另一个独立法人单位而已. 卫生行政部门人的一个较明显心态! 如你说别人一样你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CDC大利益观!!!!!!在全国来说CDC算什么东西?各级是什么级别?资金物质投入有没有完整常规机制?这些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可是连这些卫生部不能站出来都没有明确说法.(不要说这不是卫生一家能力所及,看看其它部门及下属单位改革)

卫生行政无能,至少不用为!卫生行政的老爷们醒醒吧!随便一个例子:四川郫县监督所长坚持法律和原则被撤,四川省卫生厅日哑啦!!!!!不敢管?还是不属于管辖范围?哪你卫生部也日哑啦看看人家环保工商总局是怎样为基层环保撑腰的!!!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2-18 22:09

1、任何一个改革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对于疾控机构的改革更是如此。早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出台,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办法对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注册问题划上了浜牛?撕笠?邮鹿?参郎?ㄒ倒ぷ鳎?匦刖??抑匆底矢窨际裕??导是榭鍪歉鞯谻DC进人随心所欲,根本不把《执业医师法》放在眼里,无法无天啊!今年卫生部选择了一个改革的重点,规范科室管理,明确科室职责——治标不治本,大错特错!难道只有你才明白规范科室管理对于疾控机构的重要性?人员准入制度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容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并且是治本的措施,规范科室名称不急!

如果你们那里的CDC进人是随心所欲,你觉得是CDC应该负主要责任,还是卫生行政部门负主要责任?是CDC用人机制的问题,还是卫生局的问题!请你认真回答我。

2 据你说的 北大“骄子”从来没有主动去联系用人单位,甚至简历都没有寄到用人单位。那么此人是白痴,那么北京大学会收一个白痴入学吗?如果是,那么北京大学是一个白痴大学,如果他是入学后变成白痴的,那么北京大学校长会让一个白痴学生毕业吗,如果是,那么北京大学校长是个白痴!

如果你不了解事实,光靠脑袋在乱想,就根本没有发言权!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我是看了的,那个学生从小家庭贫困,没有钱上学,从小学到大学,上学的学费都是同学捐助的,虽然他很穷,但是很幸运,周围有无数好心人帮忙,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于是认为有了困难就会有人来帮忙(中央电视台原话)。他在采访中说:本来我有机会在西城区CDC找到工作的,但自己没有主动去联系单位,也没有寄个人简历去,所以就错过了机会(本人原话)。我想问你你究竟搞懂的事情的原因没有?没搞懂就跑上来乱骂一通,这和乱放屁有什么区别?

3、举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来证明卫生部是脓包实在是恰如其分的。北京大学是世界知名学府,如果北大预防医学学生找不到工作,说明我国的公共卫生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预防医学学生在疾病控制机构已经人满为患了!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过剩了!在应聘时同几亿农民工一样,找不到活干,上街卖糖葫芦了!说实话,我想了很久,十年斑竹作为一个卫生行政官员,缺乏为官的基本素质,你所领导下的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可想而知。

既然这个例子你都没搞懂,那后来的就更是屁话了。不过,你可以说我缺乏素质,并且我不是领导。但你不能说我们市的CDC没有服务水平。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我市经济水平处于四川中下水平,但是我们的疾控中心是除了成都和绵阳以外最好的。结核病:长期以来是四川省的一面旗帜,在地方政府配套经费不到成都市1/10的情况下,菌阳病人发现率全省第一。去年已经取得省级计量认证和完成国家实验室认证(具体名称忘了),职业卫生走在全省前列,省上很多问题还要来咨询我们。获得省卫生厅授予的卫生应急先进集体,新建的CDC大楼,全省第二大。

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经常不了解事实真相就乱猜一通,难道有狂想症?

4、现在很多疾控机构的人员都没有相应的资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已成为我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瓶颈和绊脚石,《执业医师法》颁布8年了,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越积越多?!如果不可能一下全部解决的,那么8年来“循序渐进”的解决了多少?。没有相应的资质很多人工作经验丰富,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荒唐!你以为现在是十年文革时期?为了规范管理,请知识老化的年事已高的退居二线,着力培养科班出身的人员,做到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人员进入法制化!至于那些只占茅坑不拉屎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去解决,让这些渣滓回家颐养天年去吧!!!不是CDC中“老同志”资质的问题,而是依照《执业医师法》CDC人员准入制度这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荒唐?据我所知,正是这些没有读过正规大学的人支撑起了区县CDC的工作。正如一位板油说的,区县疾控工作更多的是需要责任。我真的很怀疑你所说的那位北大骄子能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还有个问题请你务必回答,如果你是卫生部部长,你将怎么实行你所说的准入制度?

将那些没有资质的人员全部清理出去?

你对疾控中心人员学历做过调研没有?如果你做了调研的话,我估计你会觉得你这种大清洗理论狗屁不通!

以上说的代表全体注册公共卫生医师和全国预防医学师生观点。(你以为你把JJ插进土里就强奸了整个地球?)

补充一点,你不知道你为什么把那些不是“科班出身”的50多岁的疾控老兵比做“渣滓”。

要知道,在更早以前,那些中专都没读过的防疫老前辈消灭了天花和梅毒!

你又做了什么?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2-18 22:11

以下是引用gyscst在2006-2-18 21:51:12的发言:

卫生行政无能,至少不用为!卫生行政的老爷们醒醒吧!随便一个例子:四川郫县监督所长坚持法律和原则被撤,四川省卫生厅日哑啦!!!!!不敢管?还是不属于管辖范围?哪你卫生部也日哑啦看看人家环保工商总局是怎样为基层环保撑腰的!!!

卫生局撤换干部,省厅没有权利来管。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2-19 11:40

以下是引用句章大侠在2006-2-14 10:40:48的发言: 为此,潘甜美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加紧进行在职培训,同时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的进入,对一些实在无法在此系统工作的非专业人员给予安置。今后,省卫生厅将建立完善人员准入机制,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从业人员的认证和注册工作。

知道什么官腔吗?这就是标准的官腔。

空话、套话,严重缺乏可操作性。


作者: gyscst    时间: 2006-2-19 12:38

以下是引用十年在2006-2-18 22:11:55的发言:

卫生局撤换干部,省厅没有权利来管。

我不多说了,十年你说这话也不过是没底气而已!也不过是轻描淡写而已.你有好主意吗?监督所长是什么原因被撤的?阻碍投资环境! 对!卫生局撤换干部,省厅没有权利来管。但你应该知道这是谁明目张胆在违反法律,说大一点群众的食品安全怎么保障?你省厅\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哪怕随便点评一下效果绝对不同! 守土有责,拼命干工作这样被贬,基层人员好寒心!!其实你也是算是基层了你难道觉得不是吗?!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2-19 12:56

官场上的东西,深不可测。

如果是真的阻碍投资环境的话,这个话应该由政府来说更合适,不应该由卫生局来说。

真正的原因估计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官场上的不能见人的东西太多,不只是卫生行政部门是这样。

“守土有责,拼命干工作这样被贬,基层人员好寒心!!”这样的情况在卫生部门的确存在,而且似乎比很多部门都明显。我个人觉得这也和卫生部门承当的巨大责任也有关系,工作干好了,成绩不容易被看见,做错了麻烦就来了。


作者: th2137    时间: 2006-2-19 14:57

呵呵,大家不要见怪,行政官员和人员的进出问题是我们能左右得了的吗?

[em05]
作者: zsgdwsy    时间: 2006-2-21 16:50

有时候一个预防医学本科生在单位处理业务上的能力往往比没有这些学历不高的历史遗留要逊色很多,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目前的医疗保健基础上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作者: zsgdwsy    时间: 2006-2-21 16:55

请记住:我们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当家人的安排下去完成相应的工作.
作者: smcdc    时间: 2006-2-24 16: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6-3-1 12:40

各位注册公共卫生医师(助理):大家是否觉得干这行找不到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独立的人格?


作者: wolf    时间: 2006-3-2 20:56

不知楼主看了央视的相关专题没有,那个小武自述原可去西城区疾控的,可心系北京市疾控中心,所以连简历都没给西城区。都怪自己的心愿太高没摆正位置,怨不得别人的。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6-3-8 09:59

疾控局的老爷们: 科室名称规范只要列一些推荐性的名称就行了,问题的症结是现在CDC从中央到地方县级是条块分割的,不是垂直的,在经费保障,人员资格准入这些根本型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强行统一名称毫无意义。试想,一个华东地区的县每年的GDP比西部的一个地级市还要多几倍,一个华东地区的县CDC实际上履行的职能比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多几倍?这些华东地区的县域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哪些专业科室来服务?疾控局现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以铁的手腕抓基层CDC系统人员执业资格与注册问题,按《执业医师法》严格清理,这是个政治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经费保障问题,第三才是硬件设施建设。不要认为造几栋楼,领导来视察,剪个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就重视了!那是政治家的谎言!
作者: 夜色不深    时间: 2006-3-8 12:53

任何机会都是要靠自己争取的,“物竞天择”的道理是说人要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去适应你。如果连社会都无法融入,这样的人也叫“人才”吗?
作者: 风云123    时间: 2006-3-8 15:04

我同意十年的说法,我也认为楼主说的有些偏面,楼主说的CDC人员素质差,这一点我也同意,但把人员素质差生硬的和学历、专业拉到一起,有些不妥吧,学历就能代表素质高、能力强了吗?在我们单位很多业务骨干就没有学历或是学历不高,相反很多自认为是“科班”毕业的学预防专业的大学生,在我们单位处理业务时,远不如学历不高的老同志,就象花瓶一样好看不中用,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学历来看能力,楼主应该知道,在学校学的东西在社会中能用上10%就算多的了,在工作中要继续学习才行,这就象我们在高中、大学中学的高等数学一样,到社会中能用上吗?
作者: wangjiaxie    时间: 2006-3-9 18:27

非常悲哀,让那个小伙子继续买糖葫芦吧。这种事多了,社会主义就不缺人才了。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体制要建立成能者上、庸者下,不要拿编制来堵人,更不要拿没有茅坑来堵人;二、人才要努力自己来证明自己,不要读了二十年的书,最后回家卖红薯,是驴子是马跑开了看。
作者: hdyy    时间: 2006-3-9 20:38

楼上仁兄言之有理。

[em17]
作者: hdyy    时间: 2006-3-9 21:06

学历不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当我们一厢情愿地渴望依法依规来完善疾控的相关工作,包括人员准入、科室配置等,想想这可能吗?按现在的社会背景是可想而知的。

知识分子面临的挑战是适者生存,如wangjiaxie所言“是驴子是马跑开了看”,个人认为这种说法较妥,另外疾控并不同于其它行业,按工作的多少等短期行为简单来衡量一位人才会有失信偏颇的。“有关系的更容易被培养成为优秀‘人才’”这是题外话。

各位言之有理,希望继续讨论下去!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