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郑奎城:控制慢性病事关全民小康,经济效益巨大
2015年03月09日 06:35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福州3月9日电(林长生)“慢性病医疗费用的迅猛增长,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都不堪重负,何况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将严重削弱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郑奎城赴京履职时带去了“加大慢性病防治经费投入,遏制慢性病上升势头”的建议。
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将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头号杀手。郑奎城表示,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目前,我国每年约960万死亡人口中,85%死于慢性病,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是前四位死因。我国现有2.6亿高血压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1.2亿肥胖人群及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慢性病导致沉重的疾病负担,约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保护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郑奎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考察时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6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70%的慢性病可以通过预防来控制。郑奎城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投资”的资料中提出,发达国家慢性病干预成本效益比为1:3。国内慢性病防治项目研究结果显示,每投入1元人民币产生的效益为4.98元。慢性病干预的投入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我国目前还缺乏慢性病防治投入保障机制,存在重医轻防使慢性病防治经费投入比例失衡问题。郑奎城认为,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但在现实中公共卫生并没有得到优先发展,据原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11年卫生总费用中公共卫生机构费用仅占8.09%,而同期医院费用却占卫生总费用的61.98%,整个社会都存在重医轻防的倾向,大量经费用于医疗部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设备购置和疾病的晚期治疗,而用于慢性病预防的投入很少。新医改五年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不少资金,但没有把慢性病防控放到重要位置。
此外,政府对慢性病预防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承担慢性病预防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慢性病防治经费不能满足防治任务的需要。近10年间,我国的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经费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主要以中央补助地方慢性病防治项目经费为主,地方财政在慢性病防治上的经费投入依然偏少。 2009年,全国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各级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疾控业务工作经费的比例均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为2.7%,省、市、县分别为2.8%、2.2%和2.9%。大多数疾控机构没有常规工作经费支持,仅仅依靠项目经费开展工作任务。目前,大多数疾控机构都存在财政保障不足,迫使各级疾控用“创收”解决人员和运行经费短缺问题,其结果是使防控疾病的能力受影响,也弱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郑奎城建议提高对慢性病预防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经费投入并完善投入机制。他建议,各级财政应设立慢性病防治专项工作经费,保证各级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慢性病防治公共卫生任务的经费投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应增加慢性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比例;调整医保付费机制,研究改进可用于医保支付的预防性服务项目,增加慢性病防治门诊报销比例,建立常见慢性病医疗保险的门诊统筹机制,为慢性病防治提供经费保障。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保护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 为什么经费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经费不足成为了疾病防治不可逾越的门槛。 :handshake:)往下的路到底咋走?
页:
[1]